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『全国漫游 同城待遇』——沈阳打造异地贷款服务体系侧记

信息来源:中国建设报
发布日期:2025年07月10日
浏览次数:[]

为更好满足百姓购房需求,辽宁省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(以下简称“沈阳中心”)开展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,打造“全国漫游、同城待遇”异地贷款服务体系,为人口跨区域流动提供住房保障支撑。

截至2025年5月,累计发放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110亿元,精准支持2.4万户异地就业家庭在沈安居,覆盖全国260余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职工。

构建三种模式

为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奔波、多次往返的难题,沈阳中心积极构建服务新模式,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便捷度。

构建“公积金贷款+产权交易”服务新模式。联合不动产登记中心推行合署办公机制,在市、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,依托住房公积金移动贷款平台完成住房公积金贷款受理、产权交易、抵押预审等业务办理。通过全流程再造,将原办理流程精简为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、即时办结”,外地职工从“往返多次”变为“只跑一次”。

构建“移动服务终端+场景化办理”服务新模式。组建专业服务团队,配备高性能移动办公设备,深入楼盘销售中心、特殊群体家中、企业办公区等业务一线,为来沈购房的职工提供完成买卖合同签约即可享受贷款业务“上门受理、现场审核、即时反馈”的全流程优质服务。

构建“都市圈协同+多点延伸”服务新模式。建成沈阳都市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平台,实现系统互联互通,提高都市圈八城市职工办理贷款便利度,实现异地贷款扣划功能,还贷方式从现金还款升级为住房公积金余额还款,极大减轻职工还款压力。同时,不断延伸服务触角,新增15个服务专区,构建覆盖全市13个区县(市)52个服务大厅“多点延伸”的服务体系,进一步减少异地办事里程。

打通三个壁垒

沈阳中心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数据共享、精简纸质材料、集成申请流程,打通壁垒,在“简要件”上取得突破。

打通数据壁垒。依托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资源与平台支撑体系,业务系统实时对接全国住房公积金数据接口,全面整合职工外地及本地缴存、贷款数据,实现异地贷款从“两地折返”提供纸质缴存证明材料,到通过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“亮码可办”,再到数据共享“无码即办”,极大便利外地缴存职工。

打通流程壁垒。实施贷款标准化改革,结合各环节表单内容,通过“合并同类项”的方式,将原有7类异地贷款申请表单整合为“一表通办”标准化申请表,解决群众申请贷款内容繁琐、流程复杂的痛点。

打通政策壁垒。创新研发组合贷款额度实时计算模型,集成6家商业银行差异化住房贷款计算公式,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数据、收入证明等多元信息,实现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额度“一键测算、实时展示”,为群众提供“全品类”贷款额度参考。

优化三个环节

沈阳中心通过流程再造,优化异地贷款各个环节,审批放款大幅提速,贷后注销智能便捷,群众办事时间成本显著降低。

优化审批环节。联合不动产登记中心及6家合作银行,开发抵押登记线上协同系统,通过专线直连实现抵押信息实时核验,建立“审贷—抵押—放款”无缝衔接机制,放款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。

优化贷后环节。针对外地缴存职工贷后业务办理难题,打造7×24小时异地业务办理“零跑动”“指尖办”服务模式,通过手机APP、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,实现提前还款、还款方式变更等高频贷后业务全程线上办理,业务办理时效从“两地跑1天”提速至“即时可办结”。

优化注销环节。推出贷款注销“无感办”服务,异地贷款结清后,系统自动触发注销流程,电子材料线上流转、纸质档案内部传递,外地职工办理注销从“两地跑6趟”变为“1次不用跑”。

摘自 《中国建设报》 2025.07.10 齐晨